• <menu id="wyckg"><strong id="wyckg"></strong></menu>
  • <nav id="wyckg"></nav><menu id="wyckg"></menu>
  • 您現在的位置:

    湯勇:讀書,讓教育可以更美好

    發布時間:2023-01-16 09:58:07 | 來源:中國網教育 | 作者:湯勇 | 責任編輯:

    202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最大的一個亮點,那就是“要把開展讀書活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边@是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在安排2023年工作時所重點指出的,這也是共和國的教育部長首次旗幟鮮明、擲地有聲地提出要把讀書活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


    學校本來就是一個最好的讀書地方,曾幾何時,教育的功利已將讀書的殿堂異化成了重復訓練,反復刷題,反復考試的名利場,既讓教育走進了死胡同,又讓在這個年齡階段,最該多讀書、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孩子,失去了很多的讀書機會,錯過了最佳的讀書季節,湮沒了他們應有的生命光彩和幸福。


    如果說讀書,孩子們也僅僅局限于讀課本、讀題、讀考試秘笈,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書籍可以豐盈我們的內心,可以涵養我們的氣質,可以美麗我們的容顏,書籍還可以堅定我們的信念,可以修煉我們的身心,可以幫助我們走向成功,可以帶領我們去到任何遠方。


    美國詩人狄金森在《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中寫道:“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馬,能像一頁跳動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向遠方!”


    可以說讀書是溫情的邂逅,是美麗的相遇,是最美好的事情,也是最好的學習,最好的成長。


    錢理群先生曾在《讀書乃教育之本》中說:“中小學教育是干什么的?也是三條:一是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二是教給學生好的讀書方法;三是養成讀書的習慣。做到這三條,學生就會一輩子讀書,受益無窮?!?/p>


    這些年我也一直堅定地認為,學校教育,首要的任務就是激發孩子讀書興趣,教會孩子讀書方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一個孩子有了濃厚的讀書興趣,他就會愛上學習,喜歡學習,即使離開校園之后,都會堅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一直不放松學習;有了正確的讀書方法,他就會會學習,認真學習,高效率學習,發揚和秉承“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有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其他習慣再壞壞不到哪里去,成績再差也不可能差到哪個地方去。


    而且我還始終地以為,對于一所學校,有好的閱讀,才有好的教育。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絕對不是一所好學校,也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因而過去在從事區域教育管理的十多年里,我自始至終抓住讀書活動不放,不遺余力推進讀書活動的開展,并把讀書活動作為撬動區域教育生態改變的一個重要支點,促進區域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要途徑,從而讓區域教育的良好生態已顯端倪。


    如今,終于從教育的最頂層發聲,“把開展讀書活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作為曾經的一名讀書活動的倡導者與推動者,現在的一名助推讀書的吶喊者與鼓勁者,感到特別振奮和欣慰。


    那么,如何把開展讀書活動這一件大事抓好呢?


    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必將帶來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和轉型,也必將帶來教育觀念的深刻革命和轉變。過去那種為了一紙分數而進行的反復考練,反復刷題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而如何拓展學生知識面,如何打開學生視野,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如何從過度關注“分”,走向關注“人”,關注人的“素養”,關注人的“精神發育”,便成為了我們必須面對和研究的一個課題。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學??梢允裁炊紱]有,只要有了為教師和學生精神成長而提供的圖書,那就是教育。他還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讀書作為一種最為基礎的教學手段,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廣泛的涉獵中吸吮豐富的知識,為他們打開一扇扇看世界的窗口,在自主的閱讀中放飛思緒,自由飛翔,自我成長。


    又特別是在“雙減”背景下,學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學校教育更應該把讀書活動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在書海里徜徉,自由遨游,廣讀博取,既從課本教學中,給學生的成長提供最初的母乳滋養,又通過深入的讀書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從“五谷雜糧”中吸取豐富的營養。


    其次,要營建書香校園。讀書是需要氛圍的,學校盡管是讀書的地方,它同樣需要一定的氛圍,就像一個節慶,節慶本身就是一個節日、一個慶典,但它仍需要氛圍的營造。


    一個好的讀書氛圍,會讓人置身其中,情不自禁、自然而然地拿起書本,主動閱讀,進入自發自覺的讀書狀態。而這種氛圍,離不開校園的書籍飄香,離不開書香溢滿整個校園。


    人創造環境,同時環境也創造人,讀書活動的開展,讀書習慣的養成,讀書風氣的形成,也離不開書香校園的熏陶與浸潤。


    一個書香四溢的校園,哪怕處于窮鄉僻壤,遙遠村莊,它也會洋溢著快樂與幸福;一所書香味道很濃的學校,即使條件很差,校舍簡陋,它也可能成為一所孩子們喜歡的學校。


    通過營建書香校園,讓濃郁的書香在校園彌漫蕩漾,讓書籍成為最廉價的資源,在校園隨時隨處與孩子相遇,為每一位孩子尋找到此時此刻最適合他們的閱讀書籍,讓書香潤澤孩子,蕩滌心靈,陶冶情操,開啟智慧,讓這些書籍,點亮每一個孩子,點亮每一個孩子的靈魂,點亮每一個孩子的未來人生之路,點亮這個繽紛斑斕的世界。


    再次,校長、教師要是讀書人。最好的學習是自我學習,最好的教育是示范引領。讀書活動的開展,其最終的成效取決于校長和教師。


    除了校長和教師的觀念轉變,對書香校園、書香班級的營建,關鍵還在于校長和教師的讀書。


    一個人不可能把沒有的給對方,要求學生讀書,校長和教師應該讀書先行,應該率先成為“讀者”,應該首先成為讀書人。


    只有校長和教師手不釋卷,學生們才會嗜書如命。只有校長和教師真正拿起書來閱讀,學生們才會興趣盎然,意猶未盡。


    沒有校長和教師的示范引領,就不可能有學生讀書,也就不可能有有效的讀書活動,“把開展讀書活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完全有可能化為泡影,成為一句永遠兌現不了的口號。


    教育最曼妙的風景是什么,那就是一所學校有一個喜歡讀書的校長帶領一批喜歡讀書的老師陪著一群孩子們一起讀書。然而教育的現實,卻是最應該讀書的兩個群體,校長和教師不讀書。一些校長和教師常常以“忙”“沒有時間”為由,壓根兒就不去讀書,這是最可怕的。


    試想,我們要求孩子讀書,自己卻不讀書,孩子會認真地去讀書嗎?當我們在那里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大談讀書,而且理直氣壯、一本正經地要求孩子讀書,這豈不是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笑話?


    事實上,校長和教師不讀書,并不是忙,沒有時間,而是沒有把讀書當成一件重要的事情去對待。一個人一旦把一件事情當成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再忙,總會有時間,再緊,也總會擠出時間。


    其實,校長和教師的讀書,不僅僅關乎著自己的專業成長,素養的提升,而且關乎著對教育的態度,對孩子的情感,更關乎著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未來的憂思。


    上天給了我們一把強大內心、打開眼界、認識自我的鑰匙。讀書,是一場永不告別的心靈盛宴,是一段永不停歇的成長旅程,是一種行之有效改變教育的良方,讓我們乘著這次教育大會的東風,盡情地享用吧!

    (作者湯勇,本文由“湯勇曉語”微信公眾號供稿


    文章來源:中國網教育

    相關閱讀

     
    分享到:
     
    中國網教育頻道熱線:010-88824982 商務合作:010-88824915 傳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電子郵箱:edu@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京ICP證 040089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免费影视三级国产,综合精品三级少妇_ 中文欧美精品乱伦,中文高清国产乱伦
  • <menu id="wyckg"><strong id="wyckg"></strong></menu>
  • <nav id="wyckg"></nav><menu id="wyckg"></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