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為教師減負是今年教師節的核心主題。讓教師在實踐工作中更強大、更有力量,是一條非常積極的減負路徑。9月9日,京師教育圓桌會,透視教育實踐現場,圍繞“教師職業是個什么職業”“教師實踐中的無力感主要來自哪里”“教師如何蓄積自己的實踐力量”“教師如何在自身所在的實踐現場智慧行動”等話題,三位嘉賓和主持人一起分享自己的人生閱歷與學術思考。本網分期發布,與廣大教育工作者交流分享。
教師的工作并非自由,如果說教育實踐是相對的自由的話,那么,教師如何在相對的自由中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教師在情懷與動力之外,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針對教師的無力感,除了從“力”本身去看待這一問題外,外在表現的“力”不足,源于內在“心”的不足,“心”在此處可理解為能量來源,如教師的學識、自身的涵養、擁有的學科知識、教育學的知識等。有能量之后,還要有將能量傳遞出來的能力。而這些問題,全部考驗著教師對教師職業是什么、教育是什么等進行高位視野的理解。一言以蔽之,以哲學的方式把握教育哲學,形成對教育實踐的高位眼光和普遍性理解,從而去追求教育實踐的智慧;以哲學的方式理解教育實踐的關鍵要素,培養改進教育實踐的思維與能力;用哲學的方法分析教育實踐的典型問題,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出建議。當然,要想做好這些必須要擴寬以教育實踐為中心議題的知識視野與教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