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為教師減負是今年教師節的核心主題。讓教師在實踐工作中更強大、更有力量,是一條非常積極的減負路徑。9月9日,京師教育圓桌會,透視教育實踐現場,圍繞“教師職業是個什么職業”“教師實踐中的無力感主要來自哪里”“教師如何蓄積自己的實踐力量”“教師如何在自身所在的實踐現場智慧行動”等話題,三位嘉賓和主持人一起分享自己的人生閱歷與學術思考。本網分期發布,與廣大教育工作者交流分享。
面對教師的無力感,除了外部的政策與機制的支持外,對于教師自己來說,需要思考如何讓自己增力。教育學主要分為“知”的教育學與“行”的教育學,知的教育學幫助理解教育靜態現實,行的教育學幫助理解動態現實。教師要想增力,需要既看懂教育靜態現實,又有理解動態現實的行的能力??炊嵺`正確的教育事件意味著對事件的再剖析、再理解、再挖掘、再分析、再定位。教育實踐者需一步步完成思想的修煉,不安于快餐式解決問題的梯子。正確的教育行動只能一步步行進,待走遍地圖、攀上山峰縱覽全貌,解決問題的答案便自然涌出、升華。而要想做到這一點,需要在實際生活中使用理論,這是一個比較高難度的“技術活”與“腦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