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琛,陜西省西咸新區灃西實驗學校班主任、小學語文教師。自參加工作以來,她關愛學生,愛崗敬業,盡職盡責,嚴于律己,班級教育教學成績突出。特別是近兩年來,其所帶的班級班風純正、學風優良,精神面貌昂揚向上,形成了良好的日常行為規范,其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優秀班集體,她本人也被評為優秀班主任。
不斷學習,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質
班主任自身建設的關鍵在于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質,樹立班主任的威信。
注重學習,不斷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做知識的富有者。在教育教學中,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業務素養,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王澤琛用心參加各種政治學習,用心參加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向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學習,并認真寫心得體會。
加強道德修養,做學生為人的楷模。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養,努力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給學生以示范,做榜樣。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也是集體的一員,是他們學習的榜樣。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以來,王澤琛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堅持出滿勤,干滿點,從不遲到早退。以校為家,熱愛學生、團結同事。平日里,她總是以平等的參與姿態在行動上成為學生的榜樣和示范:每天放學打掃衛生便是她與孩子們的歡樂時光,剛開始,孩子們年齡小,勞動方法生疏,她便每日親自示范各項勞動方法,使每位學生掌握勞動技能。慢慢地,為了增加孩子的勞動積極性,她便和孩子們開展“師生勞動技能大比拼”,孩子們一聽和老師比拼,勁頭十足,且效率提升。到后來,值日小組內開展組員比拼,而她便成為評判長,比拼結果在勞動周進行獎勵,通過這些小事、細節的言傳身教提升了學生的勞動技能,也拉近了王澤琛與孩子們的距離。
注重積累鍛煉,具備多種能力。班主任要具備的能力很多,如觀察、分析和判斷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個別談話和談心的能力,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發現、培養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總結工作的能力等。平時她經常翻看相關書籍,注重和其他班主任的交流,從實踐和學習中增強交際能力。經常走到班級同學中去,多與學生接觸,注重學生習慣養成,多跟班進行督促檢查。經常去觀察同學們的情況,及時掌握第一手材料。多找學生談心,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做差生轉化工作多與家長溝通,掌握學生在家的情況,了解他們的家庭背景,這樣你對學生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放手培養,發揮學生的管理才能
一個集體不能沒有生命力,班集體是一個特殊的團體,要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意識到要為這個班爭光,這樣使他們的集體感得到加強。管理上,為了喚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經過學習、摸索,她實行了一系列大膽的改革,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鼓勵他們,張揚學生的個性。在努力規范班級管理制度的同時,她還積極培養班級民主的氣氛,遵循“班干部能做好的班主任不插手;學生能做好的班干部不插手”的原則,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適時加以引導。
“把班會課的舞臺留給學生”,就是放手讓小組輪流去開展,通過小組協同開展,可以自己召開一堂關于學習經驗的交流會,或者一堂針對班級出現的不良習氣的思想品德交流會等。王澤琛漸漸明白,其實學生的能力是可以慢慢培養的,他們有他們的一套思路和方法,老師也可以向他們學習。
制定班規,樹立良好的班風
在班級管理中,她虛心向其他老師學習和請教,制定了《班級班規班紀》《學生作業檢查登記》《班級每日日記》等規章制度,從而讓值周班干部能夠對學生做到賞罰分明,獎懲有度。而“班級十最”則是從學習、紀律、職責等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一塊園地,她采取一周一小獎,一月一大獎的形式為“班級十最”的同學進行獎勵。通過這些競爭機制,從各個方面去鼓勵和引導學生,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孩子們的天性是積極向上的,想要得到他人的鼓勵和肯定,時間一長便可形成個個都爭先的良好局面。
在平時管理中,王澤琛注重把握方向,找準重點,讓學生始終在節奏的指揮棒中,奏響美麗和諧的音符。與家長俱進,與學生同行,讓老師放心,這是王澤琛長期的工作思路。
針對班內不同時期出現的不良現象,她采取措施,確立管理主題。同學們學習勁頭弱了,就發動“高效學習周”,攀比浪費了,就有“勤儉節約”周,臨近考試的“沖刺周”,還有“學雷鋒周”“講衛生周”“班風整治周”“誠信周”“愛心周”等。
有時部分學生學習懈怠、思想散漫了,就采取生生比拼方式,倡導他們設計特色戰書,勝方接受敗方的小獎勵,下一次,敗方都想反敗為勝,獲取小獎勵,這從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活動,讓每個學生找到目標樹立理想,挖掘他們的潛能,激發他們的斗志,弘揚昂揚向上、風清氣正的班風學風。
注重溝通,做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同行者
學生成長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很少有人始終不犯錯。甚至還有些學生會喪失前進的動力,他們會偏離前進的方向。這時候,需要教師在旁邊伴跑,在奔跑中用肩膀擠他,一點點糾正方向,讓他在不知不覺中走正,讓他跟上前進的步伐。學生日常生活中一個小困難,思想上一個小困惑,精神上的萎頓,心理上的負荷;挫折前的困苦,處事中的煩惱,甚至一聲嘆息,偶露的愁容,都是教師應該細心關注的。老師陪在旁邊,幾下清脆的掌聲,幾句恰當的贊譽,一句寬心的話,一張溫暖的笑靨,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聲真誠的問候,一個良善的祝福。幫助學生振奮精神,持續奔跑;與學生同行,讓學生心有所依。每一次飯后,王澤琛都及時出現在教室里,不是監督,而是和學生交流,和獨自一人的孩子聊聊日常,和閱讀的孩子聊聊最近看的新書,和嬉戲玩耍的孩子一起游戲,老師也可以是朋友。
心靈的距離就是我們腳下的距離,家訪是溝通教師、學生和家長心靈的一座愛的橋梁。作為一名班主任,了解學生、理解學生,走進孩子的心靈,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最主要路徑。帶班以來,王澤琛堅持每學期進行家訪。班里有個學生同同,從入校以來,能嚴格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熱愛勞動,待人謙和有禮貌,從不與同學斤斤計較,能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但是語文學習卻成為他的短板,對于最基本的識字寫字存在障礙,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語文成績。為此,王澤琛幾次與孩子及其父母進行溝通,但是效果不明顯,為此她專門進行了家訪,了解到孩子的家庭情況后得知,同同還有一個姐姐,目前在畢業班,姐姐學習優秀,父母對姐姐的期待值很高,在家里無形中總是在孩子面前夸贊姐姐,一切活動為姐姐讓路,于是同同內心漸漸感受到了被忽視,學習中遇到問題也不愿與家人及老師分享,問題越積越多。正是通過家訪得知孩子的真實情況,理解了孩子的心理狀態,于是王澤琛對癥下藥,針對他被忽視、得不到認可的問題進行引導,加大鼓勵,并采取家校合作,雙向施力,孩子的自信心逐步回升,成績有了明顯提升。在疫情期間,為掌握學生居家學習情況,王澤琛不定期對學生進行視頻家訪,與有情緒的、有困難的同學及他們的家長進行線上交流,給他們送去了溫暖,也送去了希望。在與同同的視頻家訪中,同同積極與王老師分享了居家學習的方法,隨時線上請教不懂得地方,同同媽媽也積極配合,加大精力輔導孩子學習。從每一次視頻中能感受到同同的陽光自信,從每一次檢測中也感受到了同同的進步與成長。正是通過家訪,王澤琛觀察到了孩子的家庭環境,感同身受的體諒和尊重孩子,使得孩子打開了自己的心扉。
為了充分發揮同伴互助的學習方式,增強疫情期間的學習動力,王澤琛在班級里組建了學習小組,在與同學和家長充分商討后,班級學生分成了5組,分別設有組長與單獨的學習群。小組成員在每周五召開小組視頻會議,聽取組長及組員的一周小結,并群策群力,對學習模式提出更合理的建議。這一學習方式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狀態,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加強協作,密切同科任教師和家委會的聯系
一是密切聯系科任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發生影響并使之成才并非是班主任一人而已,而要靠教師集體的共同努力。所以,作為班主任,王澤琛定期向任課教師了解本班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態度、生活紀律等方面的情況,并及時匯報本班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狀況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計劃等,聽取他們對班級管理及工作方面的意見,邀請他們參加班級的活動,爭取他們的支持,同心協力搞好班級管理工作。她每周組織語數英三科老師進行簡短的交流會,對本班學生學習狀況進行互通,查看班級及學生存在問題,溝通改進方法等。
二是發揮家委會作用,構建和諧班級。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讓家長由客體變為主體,由被動變為主動,給班級管理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有效地推動班級的和諧發展。家委會關心和支持班級教育、教學工作,為班級進步出謀劃策,及時解決班級的實際困難,為班級多辦實事;關心班級教育教學工作,利用班級家長的資源,為班級各項活動提供服務,培養孩子們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及時向學校、年級家委會反饋家長對學校的意見或建議,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并協助調解家長與學校、教師之間的爭議和矛盾;協助孩子組織和策劃班級各項活動,及時更新班級公號,制作活動宣傳物;積極為班級各類活動的開展提供安全和后勤保障工作;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適時的評價與反饋;協助做好班級的宣傳工作;積極帶領班級、學生、家長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家委會成立以來,家委會成員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組織開展了班級文化建設、運動會、慶元旦、家長進課堂等很多有意義的活動,為孩子的校園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作為班主任,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教師不是北斗七星,也不是大海航燈,而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陪跑者。有時要在前面領跑,有時要在旁邊伴跑,有時要在后面跟跑。班主任工作,讓王澤琛深深感到作為一個人民教師的光榮、責任與快樂、驕傲,她以高度的事業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之中,為孩子的校園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